成都确诊女孩个人信息遭泄露,科学防疫不应该将隐私保护置于身后

作者:企划组 时间:2020-12-09 阅读:2394

12月8日,四川成都一20岁女性感染者赵某的行程轨迹引发热议,其个人隐私被泄露,遭网友谩骂。针对该事件,央视评论道,去除少数恶意成分,这也或多或少折射出人们对疫情出现的焦虑感。转发提醒:现在,不是把注意力过度放在个别病例上的时候,我们应保持平和心态和理性态度,绷紧防疫意识不放松!

成都确诊女孩个人信息遭泄露,科学防疫不应该将隐私保护置于身后172.png 

防疫是公共话题,但个人生活不是。确诊病例相关信息一般由卫健委及政府部门公布,但是这两日患者赵某的个人隐私信息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被转发,涉及的图片包含了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照片等信息,这起网络事件再一次将个人信息安全推上风口浪尖。

个人信息安全重要吗?重要!个人信息保护难吗?很难!

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法院通报该院审理涉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况及典型案例时表示,近几年,被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从“倍数级”进阶至“指数级”爆炸式增长,酒店、快递公司、外卖平台等企业成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中国消费者协会研究也表明,85.2%的公民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77.7%的被调查网民遭遇过信息安全事件,并且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总额大约为194亿元。

为保护个人信息,政府制订多部法律对其提出保护,《侵权责任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都有明确规定,但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仍然屡禁不止。

成都确诊女孩个人信息遭泄露,科学防疫不应该将隐私保护置于身后659.png 

个人信息频繁泄露,是监管不到位?还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

在圆通内鬼导致40多万条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中,有专家表示目前“牙齿不够锋利”是事实,大多数规定还处于沉睡状态。取证难,固定证据也难,最后,找到相关的违法链条也很不容易。在治理个人信息泄露方面主要起作用的还是公安部门每年通过专项打击行动来进行制裁,这还远远不够。

个人信息泄露危害大,多方表明人们的安全意识还是在逐渐增强。但是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还是会让人防不胜防。不法分子通过掌握准确的个人信息实现“精准犯罪”则是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成都确诊女孩个人信息遭泄露,科学防疫不应该将隐私保护置于身后908.png 

科学防疫应该如何解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新冠疫情下,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个人信息被频繁地收集。防止敏感数据被窃取、被泄露是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必须履行的职责。企事业单位应该自觉做好信息保护工作,对数据进行加密管理,对风险提前识别并分析。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遵守法律法规、监管条理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等,防止不法分子趁虚而入。

疫情的来袭,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对于病毒的防控能力,更考验着整个社会的综合能力和公民素质。对疫情的焦虑感不是网暴的理由,私自曝光个人信息也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成都确诊女孩个人信息遭泄露,科学防疫不应该将隐私保护置于身后1156.png 

【版权提示】葫芦娃集团尊重并保护版权。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处理。